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5:10: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 学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目 的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 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分清详略 难 点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1、教师板书“春节”谁能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 入新课 一些习俗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3、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 二、初1、请同学们结合图,自读要求: 读感知 (1)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对照图,找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想像当时的场景 (3)想一想课文是接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老北京 清条理 的春节的呢? 2、再读课文,画出表示阶段性时间的词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板 书 设 计 北京的春节 老舍 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大放小,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分清详略重点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他们主动课后记 性的同时,也不忘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 题 6、北京的春节 教 学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 的年味 目 的 2、对比阅读《过年》《除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重 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 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 入新课 节的浓烈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 二、新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把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授 出来 (1)人们忙着熬腊八粥 (2)人们忙着泡腊八蒜 (3)孩子们忙着买拌儿?? (4)大人忙着买过年吃的??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6)忙着大扫除 2、指导感情朗读(双喜) 3、从这一部分,你还了解到哪些习俗尼? 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7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们又了解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 3、请大家读第9自然段,人们都看什么去了? 4、你知道庙会是怎么回事了吗?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5、请同学们读一读10~12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6、北京的春节 板 书 年前 忙碌 设 计 过年 热闹 喜庆、欢乐 年后 平静 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基本上达成预定的目标。基础知识点把握准确。对修辞手法、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在充分引导学生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体会句子的方法。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课后记

课 题 7、藏戏 教 学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目 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 难 关 步 点 :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的特色以及艺术魅力 点 键 师生双边活动 骤 个体设计 一、谈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 语导入 仅有丰富?? 2、展示资料,了解藏戏 3、播放藏戏《文成公主》感知藏戏的特点 二、初1、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读课文 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和同学交流藏戏的艺术特色 4、指名交流藏戏艺术特色 三、深(一)检查读通情况,积累词语 入探究 1、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检查读通情况 3、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 4、再读藏戏形成过程的部分,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二)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概藏戏艺术特色的语句 2、指名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 四、总师:藏戏历史悠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 结 7、藏戏 藏面具表演 板 书 悠久历史 不用舞台 设 计 (故事传奇)→→ 程式固定 唱腔、动作丰富 演三五天毫不稀奇 课后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细节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课 题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 学 1、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了解客家居民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色 目 的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 举列子等说明方法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重 点 :了解客家民居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点 难 点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1、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戏剧的艺术 入新课 魅力,其实除了戏剧,中国的民居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民居图 2、有谁认识其中的民居,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二、初1、自由读文,找出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 读课文 子 2、利用工具书理解本课词语 3、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什么特点? 三、深1、体会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各自特点, 入体会 小组对比读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内涵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四、感悟文法 板 书 设 计 2、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特点,并说异同 1、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两处民居的 特点介绍清楚的?你发现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效果?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显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首先我让孩子们扫读写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这部分的中心段。孩子们很迅速找出了“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然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奇葩”,孩子们都知道了把客家民居比作奇葩,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孩子们也知道了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我让孩子们围绕“奇”去体味课文。最后我让孩子们动笔写了写“我们村的房子”。大多数孩子都能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村里房子的特点。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