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4)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1:2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识:先帝知臣谨慎。出则为孔明。仿吾家上元老人本。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大风堂、张爰、三千大千 1941年,张大千自费赴敦煌,耗时三年大量临摹了石窟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使敦煌艺术宝库从此为国人和世界广为瞩目。从此,张大千的画风也为之一变,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被誉为“画中李白”、“今日中国之画仙”。1942年,春末,他决定举家赴敦煌临摹壁画。在敦煌的生活是艰苦的,恶劣的气候条件,再加上住在与世隔绝的石洞子里,对于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但对于一个艺术家却可能是有益的。大千在此时画风为之一变,他善用复笔重色,笔力也变得丰厚浓重。可以说在敦煌时期对他风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597.张大千戏剧人物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开口跳,跑龙套,剧剧于君皆同教。琼林宴,真可笑,山前山后俱找到。黄钟大吕孙菊仙,不似叫天,但学化子满街叫。我自狂吟君绝例,世人那复知其妙。子林兄唱戏,大千戏为此图。 钤印:大千居士、阿爰 鉴藏印:辛冠洁:奚我后、辛家曾藏 其它:子林藏名人书画 4598.张大千松寿图立轴

来源:此为画家留赠家属之作品。写于大风堂制仿宋罗纹笺,原装裱工,镶以上烧大风堂藏的青瓷轴首,配日本桐木画盒。画上钤大千先生儿子张心一(即张葆萝)藏印。

注:本幅未署年款,按<张大千书画集>第七集订一九六一年作品,这与其当时的笔墨风格相符。六十年代初期,先生画风已逐渐向写意过渡,从纤细精巧转为简约,用墨挥洒淋漓,运笔粗放豪迈,不拘一格,是为泼墨的始创阶段。本幅自署<松寿图>,寓意鲜明,有自画像的意味,也具自祝自祷之意。全画极简练,行笔疾速含劲,特别呈显于老松身上。他写松着意于粗干的描写,如草书笔锋掠过,顿挫起伏间带出道道墨痕交织,几无针叶披盖,枝干恍如扎铁,其刚劲与速度感满溢画中,足见画家下笔时精力饱满,具一蹴即成之气势,堪称惬意畅达之作。 4599.张大千吹箫图立轴 水墨纸本

题跋:此幅先祖父大千先生吹箫图为其平生所喜用之白描写意笔,简意深殊为宝也。庚寅(2010年)秋,张进先。钤印:张进先印(朱)、大千之孙(白)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摩登戒体(朱)、游戏神通(朱)释文:玉阙金城未是遥,笙箫鸾鹤澈清霄。不知巾子长多少,五色辉光化绛桥。丙戌(1946年)嘉平,写吹箫图似玉涛仁兄法家正之,张爰。 4600.张大千柳荫清弈立轴

张大千的人物画,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其人物画题材很广,他进入中年以后的人物画不仅渐多,而且渐入佳境,尤其是敦煌礼佛以后,人物线条、造型等为之一变,达到鼎盛时期。进入老年后,他因目力不及,不能再画细笔,出现了简笔画为主的人物画。

张大千的人物画在他赴敦煌之前,已于三十多岁时发生了明显变化,大有唐宋遗风。待到他临摹了敦煌壁画后,人物画风基本定型。在这之后的近二十年中,张大千的人物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颠峰时期,细笔佳作接连不断。张大千仿赵孟俯的《柳荫清弈》立轴就是期间的代表作。

此作构思巧妙,所绘人物气象安详娴静,神情怡然,线条圆润自如,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于节奏感。在绿草菁菁、春意盎然中,柳叶随风飘动,两位高士全神贯注于棋盘。画面意境深远、幽雅,秀美如世外桃源,高士的气质与大自然的格调宛如一体。此作是颇为难得的张大千细笔人物画,相信藏家必定趋之若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