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第二框教案 鲁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1:12: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 课题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故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体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这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接触少,了解少。故教学过程和方式主要是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以案例导引学生自学,师生交流和归纳,教师适当引申补充,使知识系统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和方法。 知识

1.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重点】: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讲述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 1 -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的的典型事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展示课件:

教师:投放教学视频《模拟演示一》―名学生被社会青年拦住去路勒索财物。让学生思考,面对上述情景,他可以怎样做?

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回答。 展示课件:成功防范

教师:投放教学视频《模拟演示二》看看这名学生是怎样做的? 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这名学生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保护了自己。可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更需要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自我保护。那么未成年人应怎样自我保护?这就是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展示课件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 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2.能力目标: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知识目标: 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二、重点: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三、难点: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环节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过渡:下面请大家仔细三幅漫画,思考:漫画中的未成年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应怎么办? 展示课件:请你支招

- 2 -

漫画一:妈妈偷看女儿的日记

漫画二:超市保安强行搜查顾客的身体

漫画三:三个学生向小同学勒索财物

大家仔细观察漫画,漫画中的未成年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应怎样办? 合作探究

给学生小组内一分钟时间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学生积极回答:

漫画一:妈妈偷看女儿的日记。女儿应向妈妈宣传法律知识,向妈妈申明自己的隐私权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受非法侵犯的。

漫画二:超市保安强行搜查顾客的身体。顾客应向保安宣传法律知识,制止其非法行为,申明自己的人身权是不容非法侵犯的。向经理讨说法

漫画三:三个学生向小同学勒索财物。小学生应向三名同学说明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申明自已的人身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他可以报告教师、保卫科、班主任、政教处等部门处理。 教师归纳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漫画,民事侵害程度较轻时: (1)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 (2)依法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益合法,不允许非法侵犯。 也就是说,受民事侵害程度较轻时,我们需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渡:那么,当面对性质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歹徒行凶时,应怎么办? 环节三:走近生活,运用新知 展示课件:身临其境

教师:投放图片《一名学生回家时看见三名成年人入室抢劫邻居家财物》

一名小学生回家时看见三名成年人入室盗窃财物成功后正在逃走,他们也发现了该小同学,考虑其个小没把他当回事,此时这名小同学可以怎么做?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记住歹徒的特征和逃跑的方向、向居委会求救、向附近大人反映、拨打电话报警等等。 教师点拨: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