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娃哈哈的成功之道及未来发展隐(DOC15)-16页word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8:00: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民企娃哈哈的成功之道及未来发展隐忧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娃哈哈持续、健康的成长历程已经走过了18年。从娃哈哈18年的成长轨迹中,我们可以发现,娃哈哈在其成长历程中有效规避和跨越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所面临的三

个“陷阱”。

第一个是中国民营企业“规模不经济”的陷阱。很多民营企业盲目追求做大,企业的成长一直沿袭着以单一的市场竞争为基准,以追求销量和市场规模为目标,以粗放式资源投入为成长模式。许多企业不顾资源、不惜成本、不惜代价,非理性地追求销量增长,以销量牺牲效益,甚至是牺牲企业的未来,企业赢利能力差,步入无利润陷阱,企业长期失血、现金流短缺、财务状况虚弱。结果企业做大后,规模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规模效益。但娃哈哈做到今天这个规模(100多亿),却始终能够保持很好的盈利和发展势头,娃哈哈的规模带来了总成本的竞争优势,使娃哈哈在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能保持持续的赢利能力。企业的规模发展是硬道理,但赚钱也是硬道理。 第二个中国民营企业“规模不强壮”的陷阱,许多民营企业在高速成长过程中管理链条被拉断,系统管理能力短缺,人均效率低;企业的并购重组通常不是基于战略的而是简单的叠加,企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因而资源难以共享,难以形成组织的整体竞争能力。许多民营企业虽然实现了集团化管理,但由于缺少有效的集团治理结构与管理系统,企业集团变成了个体户的集中营。老板就像扛着一麻袋

第 1 页

的土豆,每个土豆又僵又硬,一不留神手一松,满地捡土豆。企业没有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与管控系统,将土豆磨成土豆泥,做出美味佳肴出来。但娃哈哈在高速成长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对企业成长节奏的把握和对企业内在管理的掌控,依靠其集权管理、分级授权、目标分解、信息集成、量化考核等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集权与分权、活力与秩序的矛盾使娃哈哈始终保持了非常强的整体竞争优势。 第三个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持续”的陷阱。许多民营企业的成长形态是革命式、运动式、跳跃式的,忽高忽低,企业的成长过于偏执,而不能均衡;同时,市场领先地位脆弱,市场份额质量差,客户忠诚度低,企业难以保持持续稳定成长。但娃哈哈的成长过程既保持规模又具有可持续性,成长曲线相对于其它民营企业来说是平滑的,同时娃哈哈培育了一批忠诚于“娃哈哈”品牌的客户。这是娃哈

哈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另外,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宗庆后是一位常青的企业家。所谓“常青的企业家”,是18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一线,始终能够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性及企业家的直觉思维和感知力,能够敏锐洞察机遇、把握机会,保持着活力和创新精神。中国许多的民营企业家在企业做大后就高高在上了,变成了企业的“太上皇”,既大权独揽,又日益远离市场、远离客户、远离员工,必然对市场的敏锐性越来越差,不能沉下去做事,市场变化也不能有效应对。娃哈哈成功的六个关键 娃哈哈之所以能够成功,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 2 页

第一,娃哈哈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家的成功和企业家正确

的战略思维的成功。

首先,宗庆后是一个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企业家(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有鲜明的个性,有坚定不移的意志,独揽大权,一呼百应,在企业拥有绝对的权威,依靠个人身先士卒的感召能力来树立个人威信)。回顾娃哈哈的成长历史,在它成长的每一步里都能看到宗庆后的独特的经营思维和创新精神,都留下了“宗氏”烙印。第二,宗庆后创造出来一套适应中国市场的独特的经营战略思维,虽然宗庆后说自己“没有长远战略”,但是他在企业经营管理里却处处体现了他对战略的思考,这种战略思考保证了娃哈哈18年来没有犯过大的战略性错误。如他提出的“八大经营思想”:坚持主业,小步快跑;规模取胜;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产品策略上的长蛇阵;营销联销体;销地产模式;引水养鱼(跟外资合作);侧翼进攻。因此,娃哈哈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宗庆后个人的成功,也是宗庆后正确的经营思想

和战略思维的成功。

宗庆后深谙中国市场与企业管理的现状与特性,“没强势领导不成事”,因而在企业高度集权,在娃哈哈形成了相对集权的管理架构,在一个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保证了企业的快速反应、及时决策和强力

执行。

在中国消费者不是很成熟、市场不规范、不确定性因素大、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状况下,企业是需要高度集权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快,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