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3:30: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者:曹阳红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3期

【摘要】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口腔健康状况。而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就是通过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行为,达到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的根本目的。所以,只有深刻认识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为更好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本文对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作一讨论。

【关键词】 口腔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1(c)-0187-01

口腔卫生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口腔问题已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国人的口腔保健意识仍需要大幅度提高。在中国,平均每个孩子有4.56颗坏牙,全国牙病防治小组主任张博学教授说,根据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的恒牙患龋率为49.88%,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76.55%。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病列为仅次于癌症、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顽疾。牙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世界爱牙日”。口腔健康是人的全身健康与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在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促进人类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个人因素影响 1.1个体因素影响

个人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个人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均影响到个人的口腔保健行为。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口腔保健行为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如选用牙线、保健牙刷、可选择的口腔诊所、可选择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及接受口腔保健知识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导致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其口腔健康行为明显优于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个体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度越高,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内软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而且有按摩牙龈作用,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刷牙对于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和龋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2牙科畏惧症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牙科畏惧症这一因素严重影响了人群的牙科就诊率,这一症状主要是指牙科患者对诊治过程中的某些具体环节或者整个牙科诊治过程表现出的恐惧、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恐惧,不仅仅是对牙科治疗本身这一过程恐惧,还有就是对治疗过程以外因素的畏惧,比方说担心在牙科治疗过程中会感染艾滋病毒或者乙肝等其它疾病。 2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影响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家长在预防子女的口腔疾病和进行口腔健康行为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越多,其子女的口腔科就诊率、刷牙频率和含氟牙膏的使用率越高,窝沟封闭和使用氟化物等预防保健措施的比例也就越高。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口腔健康行为也有较大影响。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受家庭的影响较小,学校老师对于口腔保健行为的态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往往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使学生主动实施口腔健康行为。 3社会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口腔健康行为预防措施的使用率,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卫生行为,这就需要扩大人群需要了解的关于保健知识和预防知识的范围,增加能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人群范围。为了促进口腔健康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增加国家财政对口腔健康方面的资金投入,首先需要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个体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口腔健康行为、牙科畏惧症以及对口腔设施的利用情况直接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另外口腔患者到医院口腔科的就诊率直接且明显地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4结语

为了实现2015年人人均享有空腔保健这一目标,需要人群自身、口腔医务工作者和国家政府3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才可。为提供人员保障增加口腔健康促进项目,为口腔科就诊提供保障设施,针对我们国家“看牙贵、看牙难”的这一国情,为了能够尽快培养建立基础保障设施的专业人员,口腔教育机构和国家的财政需要投入多一些的资金。最后提出保护牙齿的口号:早晚有效刷牙,饭后漱口;平衡膳食维护身体健康;适量用氟,预防龋病;爱牙、健齿、强身;少吃甜食、少得龋病;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口腔健康是人的全身健康与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在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促进人类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深刻认识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为更好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章正.郑州市3~5岁儿童龋患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J].医药论坛杂志,2009(1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郑卫东,楼春飞,沈彩凤.659名服刑人员龋病及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9(2).

[3] 张颖,刘璐,程睿波,等.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

[4] 王洁,王莉菁,董姣姣.口腔门诊成年患者龋齿预防知识和行为的调查[J].上海护理,2007(4). [5] 张翠贤,王宇,袁渝萍.再论磨牙髓腔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7,7(1):32~34.

[6] 岳保利,吴友宏.中国人恒牙及根管形态图谱[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24.

【收稿日期】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