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名句积累(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7:48: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课外名句积累(一)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卫风 淇奥》)

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拿手来当磨石,可以来雕琢我们的玉石。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小雅》) 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它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比喻友好往来 知恩图报。

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顶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会达到九仞,就会造山失败。功亏于不能执着坚持。

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1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做人要认真,千万不要走错路啊

13.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策》) 善于做的人不一定成功,善于开始的人不不一定有结果 1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吸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1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学记》)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可以理解为不足)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1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学记》)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2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要广泛的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2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2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2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得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忧虑)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挽救

3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3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 君子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 3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如果看了所有以前贤人们关于国和家的事情,就可以发现,成功是因为勤奋、节俭,而失败的人则是因为奢侈。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 尊重和敬仰。 4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学业因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 4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4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忧国忧民,勤勤恳恳能够使国家繁荣昌盛,而贪图享乐,沉溺酒色能使一个人丢掉性命。 4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不管多愚笨的人,在很多次的思考中,也一定会有收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