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启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3:06: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H-O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启示

摘要: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要素禀赋论将古典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的产生是由于各国间劳动生产率差异这一解释修正为各国间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差异两者共同决定。作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素禀赋论为我们得贸易政策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字: 对外贸易 持续 要素禀赋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要素禀赋论

国际贸易理论在百年间的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的新理论层出不穷,而20世纪30年代被经济学家提出的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的要素禀赋理论无疑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其在解释贸易产生原因的问题有新的见解,补充了之前人们认为的仅仅是由各国间劳动生产率不同引起的问题,认为其原因还有各国间的资源差异。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经历了飞速发展,在对外贸易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但是也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和良好发展成为我国领导层和学界面临的主要课题,因此,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指导实践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要素禀赋论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20世纪30年代,赫可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其在2*2*2假定、自由贸易假定、要素流动性假定、完全竞争假定等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内容。 1、赫可歇尔-俄林定理。

这个定理可以简述为:一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从我国的对外贸易看,我国的劳动力相对丰裕,在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我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生产和出口较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更多进口的是我国稀缺的国外有竞争和成本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2、一般均衡性框架。

生产要素所有者得收入分配和社会消费偏好共同决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不同国家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决定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

我国的劳动力要素价格低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低的特性决定了我国的商品价格,从而决定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生产劳动密集型对外贸易商品的对外贸易模式。 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我国的劳动力丰富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与发达国家发生贸易的过程中,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他国,而发达国家的资本相对丰富,其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我国,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推知,两方的优势丰富要素会逐渐变得稀缺。

二、根据要素禀赋论分析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的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初级型产品在我国进口结构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石油等原材料型消费资源进口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已成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虽有国内生产,但完全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需求,高技术附加值的机械类产品以及数码产品进口份额有较大扩大,我国的进口已经基本以高技术附加值的科技产品为主,发达国家在我国缺乏技术的情况下,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优惠税收把其一些低技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我国,再从我国出口到本国,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在这一环节后,我国也付出了比较沉重的代价,环境成本不断上升,加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

不可连续性。

我国的资本、技术要素不仅出于劣势,还相对匮乏,资源和劳动力算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在最近几年,这种优势逐渐有缩小的趋势,这种优势决定了我国的贸易结构,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主力军,而且,我国的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和各方面的漏洞,在监管上的缺位,导致了环境标准低,环境政策较宽松,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出口商品比例中初级产品依然占据了很大比例,主要是加工行业,比如服装行业。这样的结构是不合理的,是不会在长时间内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同时,这样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是能耗高、污染大、资源缺、环境恶化。

三、要素禀赋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启示

1.重视培育国家竞争优势

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于国家的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要以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为基础,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创造产业的竞争优势,首先需要用科技对原有的比较优势产业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竞争优势,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成为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头产业;其次是发展新的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带动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获得国家的竞争优势。所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管是实施出口替代战略,还是进口替代战略,都始终要把提高产业结构水平做为重点。

2.重视国内市场

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形成企业的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可以缓冲出口不利时的风险,也可以容纳下大量进口商品以免国内产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对国内市场的适度保护有利于培育本国战略产业的竞争能力。我国的外贸发展必须以努力保护而非损坏国内市场为代价,即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对国内市场进行适度保护。 3.重视规模经济的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培养和获得:资源禀赋竞争力、规模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以增强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规模小、相互分工缺乏、平均成本很高,这削弱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国际竞争能力下降。所以,培育我国外贸企业的规模经济迫在眉睫。 4.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国家对主导产业的支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有利于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保护国内市场,促进外部经济产业的发展,重视对高级要素的培育,有利于尽快获得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国际经济与贸易》 杨健全著 《西方经济学》 杨建全著 《半月谈》